总部新闻

十年磨一剑,三载育英才——专访美斯坦福副总经理 张永龙

2013-9-30 10:08:19  编辑整理:佚名  浏览人数:

“从表面上来看,公司的变化在模式上,从以前的独立IT职业教育品牌模式到现在的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共管模式;而从本质来说,美斯坦福从跟随潮流做到了引领趋势,真正意义上解决了高职院校的IT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困境及企业招人难问题。”陪伴美斯坦福发展近十年的产品研发部经理张永龙对美斯坦福这些年的变化感触颇深。

2003年,IT职业教育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张永龙加入刚成立不久的美斯坦福前身公司,从事独立IT职业教育品牌教学管理工作;2009年美斯坦福公司正式成立,业务模式全面转型,与高职院校合作成立了第一个校企共建专业; 2012年首批校企共建专业学生成功走向工作岗位;2013年,美斯坦福在湖北、湖南已有合作高职院校13所,并成功发布SCCE、SCME系列新产品。

十年的光景,只为今朝学子的成功!

点击浏览下一页

 

记者:您觉得美斯坦福与其他进行校企合作的公司有何区别?

张永龙:首先,我们的定位不一样。09年以后,美斯坦福转型做校企合作嵌入式品牌,与特色高职院校的品牌专业合作,做综合服务商,提供招生、教学、就业等一系列服务。而其他的校企合作企业多为其中一个环节,例如组织生源、毕业实训、就业外包等。

其次,理念不一样。美斯坦福追求多方共赢,不仅仅包括合作院校及美斯坦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包括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及老师的提升发展,希望为美斯坦福校企合作的模式中的学生、企业、老师、学院、美斯坦福带来共赢。而当前,许多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的单赢,这种理念和模式必然只能走短期盈利路线。

当然,最终目标也不一样。美斯坦福以打造高质量学生为中心,促进高质量就业,并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作为美斯坦福产品研发部经理,并负责教学、就业的主要工作,您觉得在这过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环节是什么?每个环节的联系?

张永龙:产品研发是前提,也是美斯坦福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招生、教学和就业则是美斯坦福运作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三者相辅相成,并且相互促进、循环发展。生源是基础,有了学生,教学才有了主体;教学是关键,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学生;而就业是保障,只有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企业和学校才会获得认可,保障多方共赢。

 

记者:对这几个关键环节,美斯坦福做了哪些投入和支持?

张永龙:首先是产品研发的投入。美斯坦福每年投入超过百万进行产品研发和更新,保证每24个月左右更新升级一次产品体系,并且所有产品均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发行,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二是团队的投入。每一个合作院校的共建专业,美斯坦福公司都会组建完善的管理团队和一线员工团队,做到分工明确、团队致胜。并且我们会因地制宜,根据每个院校的学生人数的不同,而调整管理岗位的增减。例如有些院校共建专业的在读学生规模达到400人以上,公司会派驻专门的学工主管,与教研室配合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是管理支持的投入。公司每年会在总部统一进行品牌宣传、教学管理、就业安排等方面的计划及能力训练,并由公司派驻管理督导、学术督导、学工督导及就业督导等人员为各院校合作院校提供驻地支持,指导共建专业的招生、教学、就业等工作有序开展。

 

目前,我国IT职业教育以及校企合作领域已经走出了低层次的竞争层面,进入了内涵建设、比拼质量的新格局。竞争热点更是从价格战、宣传战转向课程、教学、管理等内功的比拼。而美斯坦福在这场激烈竞争当中,层层把关,用自己的优势和魄力,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

点击浏览下一页

<美斯坦福SCCE2.0教学产品>

 

记者:美斯坦福目前有两大教学产品:SCCE、SCME,为何每24个月就要进行一次产品更新?如何保障产品质量?

张永龙:IT行业发展迅猛、技术更新非常快,如微软、苹果等公司每年都会推出新的技术规范和框架,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产品更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在产品质量方面,我们拥有超过十年的行业经验,已经有近万名学生在IT行业工作,我们每年都会对就业学生进行跟踪回访,了解不同岗位招聘时的变化和要求,在研发阶段我们还会接触多家IT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以及项目经理进行需求调研,教学课程的知识结构直接还原了企业的需求,这种“逆向工程式产品设计”思路可以确保产品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记者:SCCE2010课程在今年更新为SCCE2.0,最大的变化是?

张永龙:SCCE2.0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并且贴合了国家对于特色院校品牌专业的要求。概括来讲主要有以工作能力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核心、以工作情景为模式五个特色。突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及以工作任务为单元的实践思路。

 

记者:作为为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提供实用性、创新型教育产品与服务的公司,美斯坦福是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和服务的?

张永龙:在教学方面,我们提供的管理和服务是十分细致的。总部会派出优秀的学术学工管理团队;并且所有上岗讲师都必须经过培训和师资认证才能上课。每本教材学习完后,我们都会安排一次理论、一次实践考核,确保他们的学习质量;对于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讲师会在课外进行一对一的免费辅导,或开展培优补差班;每个阶段学习完毕后,会组织开展根据相关竞赛,一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懂得团队合作。我们还会在学习过程中组建项目小组和职业发展协会,由职业发展协会联系企业,洽谈合作项目供本校学生研发,然后由本项目小组学生研发。另外,我们会对每个院校设定明确清晰的目标,包括合格率、就业率等指标,最大程度的提高院校的教学能力。

 

记者:今年新增合作院校4所,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如何为各校区配备优秀师资?

张永龙:每个合作院校,院校老师和美斯坦福老师的比例约为1:1,我们会在合作院校共建专业所在系部挑选有一定项目经验及技术功底的优秀讲师担任我们校企共建专业的老师,而我们新招聘的老师也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必须有3年以上项目开发经验。最重要的是,无论是院校老师还是美斯坦福方讲师,都必须要经过岗前认证训练,认证合格后才能开始教学。

 

记者:通过参加近期举行的学工学术的培训了解到,美斯坦福共建专业学生的管理模式比合作院校其他专业严苛许多,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管理方式?

张永龙:我们是采用基于学院常规管理之上的更规范、细致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基于3个主要原因:首先我们的学生专业和就业是软件开发和移动运用这一方向,而这个方向的学习内容环环相扣,因此我们相对严格课堂和教学管理可以保证学生学习连贯不掉课,确保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完善;其次,在我们看来,大学这几年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积累阶段,绝对不能荒废,所以我们也会安排丰富的课内和课外让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尽可能的充实有意义,将来回忆起来没有遗憾;另外,从事软件和移动应用这个行业本身就要求就业者不断学习,并且能够适应严谨、繁琐的工作性质,所以我们会通过这种在校管理方式让学生尽早的融入这种环境,以便毕业后更快的适应工作。

 

记者:紧张快节奏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会不会给学生太大的压力?

张永龙:首先,在学生报考咨询共建专业的时候,我们就会把美斯坦福共建专业的目标和情况跟他描述清楚,如果他是一个有上进心,想要在IT行业有所成就的学生,那么反而会认可我们这种严格的教学管理方式,才会选择我们专业。另外,在学生入校后,我们会有5-7天的入学教育,在这几天时间中,我们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让他更加了解专业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建立归属感,同时会再次系统的把专业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告诉他们。最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有学生有学习困难或心理障碍,我们会派班主任或辅导员与其一对一的交流,并定期在班级、专业之间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缓解学习压力。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点出了高职院校的困惑。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刚性需求。而现在的普通高职教育却无法满足这一社会需求。

“IT企业需要的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而现实普遍情况是教学与实际脱节,校企无法实现无缝对接,使得大量IT类毕业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这也是普通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而我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校企共建共管的合作模式,在保证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的普遍需求,最后获得家长及学生的认可。”张永龙总结道。

“美斯坦福共建专业的老师在校会加强学生的技术训练、项目经验及综合素质训练,并适时为学生做就业规范和实习指导,推荐实习岗位。毕业前,学生还会经历三次面试五次测试,即必须通过人力、技术、综合三次面试以及基础、行业、项目、业务、新技术五次测试的学生才会被推荐实习。”张永龙表示,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美斯坦福就业督导部每年都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开发企业,提供优质实习企业和岗位。

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实现新的目标和跨越!美斯坦福必然会为高职院校和IT企业架起一条运行稳定、质量可靠的高速公路!

上一篇:美斯坦福召开合作院校主任联席会议
下一篇:校企深度合作推动顶岗实习顺利进展 高质量实习助力学子开启人生新篇章
版权所有:2008-2018 | 鄂ICP备09029152号-2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